Yahoo的崛起
Yahoo創立於1995年,至今不過是十幾年歷史的一家公司,但在網際網路的領域裡,卻是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,如:它將搜尋引擎系統化、用電視為自己的網站打廣告、將單純的搜尋引擎網站轉型成應有盡有的媒體公司。目前Yahoo已是聞名全球的知名企業,兩位創辦人楊致遠和費羅,從最初的「楊致遠的全球資訊網指南」發展成遍布全世界的Yahoo入口網站,其過程及轉變值得仔細探討。
楊致遠和費羅當時發明了一套可以搜尋全求資訊網的導覽系統,而隨著網站資料的增加,更進一步創造了「楊致遠的全球資訊網指南」。推出不久之後,此網站大受歡迎,這使得楊致遠和費羅察覺到市場的「需求」。經過多次考慮與評估,楊致遠決定離開史丹佛大學,與費羅共同創業,成立Yahoo公司。
Yahoo最初是以搜尋引擎作為主要賣點,在當時的網路世界,沒辦法讓網友輸入一個關鍵字之後,就能獲得大量的資料。而Yahoo的出現,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,它扮演著網路電話簿的角色,提供網友所需要的網站及網頁。Yahoo不但有大量的資料庫,而且能夠將大量搜集而來的網站做有效的分類,這項創舉吸引了許多網友進入Yahoo網站進行搜尋動作,到訪人數更是隨著時間的累積,以倍數成長。Yahoo的強大搜尋功能確實替自己在網路的市場上打響第一炮。
Yahoo的轉型
歷經了初期的摸索,Yahoo在站穩腳步之後,再次思考公司的新定位。楊致遠希望Yahoo能朝媒體公司的方向去發展,除了搜尋功能之外,還能提供給使用者更多的服務內容。Yahoo在1997年底進行改版動作,增加了各種類的新聞訊息、股市、旅遊、購物...等服務,並提供免費的電子郵件給網友使用,藉此增加會員數量。而這項轉變,也讓Yahoo和用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,使用者不再只是進行查詢後就離開,他可能會檢視自己的電子郵件或查看股市,甚至是進行購物,在Yahoo網站上瀏覽、徘徊,逐漸變成了一種習慣。這也使得過去必須依靠電視或報紙才能獲得資訊的狀況,有了180度的大轉變。傳統媒體所能提供的資訊,網路媒體一樣不少,且更具有時效性。Yahoo的第二階段轉型,不但找到更明確的定位,同時也帶動了廣告媒體的革命,網際網路不再是次要媒體,而是能凌駕於各大傳播的主流媒體。
美國的富比士雜誌曾經以百貨公司來形容Yahoo給人的感覺。而Yahoo第三階段的轉型,就是以「什麼都是」、「什麼都做」的無所不在精神來定位自己。楊致遠將Yahoo與各項多媒體結合,不論是靜態或是動態,在Yahoo的網站上都能看到。Yahoo如同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百科全書,提供全方位的資料,食衣住行育樂一手包。這階段的轉變,也確立Yahoo不再只是一家單純的搜尋引擎網站公司,而是一家具有多元資訊的媒體公司。
楊致遠和費羅在成立Yahoo半年左右,就急需一筆資金來擴張公司規模。這讓他們不得不去思考,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使Yahoo獲利。就一般而言,楊致遠和費羅有兩個選擇,一是向使用者收費,二則是向廣告商收費,且讓網友繼續享有免費的使用資源。對Yahoo而言,眾多的網友是他們重要的命脈,因此他們選擇了後項,決定以賣廣告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盈收。楊致遠將Yahoo的網頁當作是報紙的版面,網站的首頁即是報紙的頭版。剛開始,Yahoo採用量少質精的廣告策略,也就是不追求大量的客戶,而是尋求少量大型的廣告業主,以量身訂作的方式,替這些廣告業者打造專屬的廣告。因為Yahoo認為,只要能替這些知名的企業創造出廣告口碑,相信不久之後,就會有更多的企業前來Yahoo購買廣告版面。再加上Yahoo網站內容多樣,能吸引各族群的網友,這項優勢將會讓Yahoo的廣告戶持續增加。果不其然,1998年Yahoo的年度總收益,光是廣告就占了75%,可見廣告收入對Yahoo的重要性。而這也使得Yahoo在廣告這一環節做了更多的嘗試,包含了2004年所推出的Yahoo奇摩關鍵字廣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