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

設計專題企劃:課後心得(2)

簡報的技巧運用

        簡老師針對同學們的企劃案報告,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方向,任何一項企劃都應該具有賣點,就像要辦一場成功的活動,就要有新聞性。相對的,若企劃不具賣點,那麼這項企劃案可能就會以失敗收場。所謂的賣點,其實就是吸引力,只要吸引力足夠,後續的商業利益就會隨之而來。除了賣點之外,商品本身是否能和其他商品有明顯的區別性,也會影響到此企劃的價值與否。譬如你生產一把螺絲起子,這把螺絲起子若沒有任何特別之處,那消費者憑什麼要買你的產品。因此當你在撰寫企劃時,應該思考如何去創造出也別於對手的地方,形成區別性,讓計劃不光只是可能性而已,還要有較高的創新度。只要能做到這一點,相信就能寫出一份好的企劃案,並設計出成功的商品。

        在書寫企劃完成之後,接著就是提報階段。經理人月刊曾以「簡報的技術」作為主題,探討如何做好簡報,而文中所謂的做好簡報,並不只是PPT (Power Point)的美編設計而已,還包括製作前的準備工作及上台提報時該有的技巧,我將全文所題到的重點整理如下─
專研商業訊息傳遞的簡報專家韓明文,將完整的簡報流程劃分為四個階段



事前準備階段:
●一開始你必須犛清主題及目標,做這份簡報是為了新產品的開發或是財務報告,因需求的不同,準備的方向有所差異。另外不要為了填塞報告頁數,而將尚未定案的計畫或想法加入簡報中,以避免浪費彼此的時間。
●確認簡報的對象,也是事前該準備的工作之一,簡報者應該試著去了解「對方是不是對什麼事物有所期待」,進而傳達給他們想要的內容。即使是相同的主題,也要因對象的不同(如商業人士或學生)而調整用語,甚至可以揣測對方會考量的面向或重點,並適當地加入簡報中,以提升說服力。
●「不必說話就贏的簡報術」一書的作者天野暢子說:「沒有確實掌握離截止交件還有多少時間,就無法決定簡報的製作方法」。若你只有幾個小時,那就只能套用舊資料,每頁僅以一行文字說明訴求重點。但如果你有一天的時間,則可在既有的資料中加入一點數據,或重新繪製圖表,讓整份報告更加完整。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在於,沒有適時地掌握時間,結果造成圖像完成了,而文字部份卻只能草草了事,使得整份報告在圖文之間產生落差,整體效果大打折扣。這些缺失其實都可以避免,只要能在事前做好時間分配,就能製作出令人滿意的PPT。

製作簡報階段:
●在製作簡報時,首先要做好資料的取捨,並列出關鍵點,以精簡的方式去呈現,切勿將所有的資料文字直接貼入投影片,讓投影片盡是一堆成段、成句的文字,使觀看者不知道重點在哪裡。一份好的簡報,其實只要列出重點或關鍵句,其餘細節內容在由報告者以口頭說明即可。絕對不要本末倒置,變成以簡報為主,報告為輔的提報方式。
●簡報中的圖文配置及色彩的運用,也會影響整體的聚焦效果。因此在字型、字級、背景及用色上,都應該力求一致性。另外,若有重要內文或圖表,可考慮放在版面正中央,讓聽眾能專注在重點項目。而在簡報的顏色選擇部份,應盡量避免使用太多的顏色,而讓畫面過於花俏。簡報專家黃彥達提出配色3法則,這三項方法分別是─1.同色配色2.近似色配色3.互補配色。
1.同色配色;只運用單一種顏色,但利用顏色深淺不同,產生彼此間差異,此種配色法是最簡單、安全的配色方式,會給人一種舒適、單純的感覺。
2.近似色配色:以某個顏色做為主色調,在選擇兩個近似色做為搭配,此種配色法可添加變化,讓視覺上有不同的感受。
3.互補配色;以色彩學上的互補色做為主要色調,如紫色搭配黃色,此種組合可以讓畫面看起來更加活潑鮮明,是一種比較專業的配色法。
此三種配色法都是用最簡單的方式,去營造最好的視覺感,對沒有學過色彩學的製作者而言,這些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。
●所謂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,研究發現,訊息圖像化可減少25%~40%的溝通時間,也可以使觀眾對簡報內容增加50%的記憶。因此若能善加運用圖表、表格、圖片…等圖像要素,會幫助你快速傳遞簡報的概念及重點,如:要跟聽眾解釋公司的組織架構,與其寫長長的一大串文字,倒不如以由上而下的圖形格式呈現,讓聽眾能一目了然,不用觀看一大堆文字。


以圖片的方式去呈現組織架構,
其效果會比只用文字還要好。


預先練習階段:
●在正式上台報告前,如果時間允許,可以從頭到尾排練過一回,從過程中找出自己的缺失,並加以改進,讓提報當天能更加順利。預演簡報時,可從幾個面向去進行觀察和修正,先妥善分配好時間,掌握好每一張投影片的報告長度,並熟悉每一張投影片的內容,避免出現不知道如何解說的場面。
●而報告過程中,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語氣,聲音可以隨著內容而有高低起伏的變化,不要讓自己的聲調,從頭到尾保持一致,使得聽眾感到平淡乏味。此外你也可以適當地利用肢體語言,強化自己的專業度,運用一些動作或手勢,讓聽眾能了解你所要傳達的重點內容。而在科技發達的今天,你也可以利用計時器、錄音筆或攝影機…等先進器材,檢視自己有哪些缺失,並逐一改善,消除掉原本看不到的錯誤。最後則是要提醒自己,在報告時,不要只盯著PPT或是某個特定地方,這會讓人覺得簡報者的信心不足,不敢面對人群,要時常和底下觀眾的眼神有所接觸,讓他們感受到你的誠意,這樣才是一個好的提報者該有的態度。

口頭簡報階段:
●如果能在一開場就抓住聽眾們的興趣,那接下來的報告就會變得輕鬆許多,不必再花太多的力氣去吸引觀眾們的注意力。一般較常見的開場白有提出問題或講一個小故事,這兩種方法,可以讓聽眾的腦袋快速進入狀況,有助於吸收接下來的報告內容。進入主題後,最好能不斷地告訴聽眾「這對你有何好處」,讓聽眾明白此報告內容對自己有何利益。而要達到此種效果,必須一開始就了解他們的興趣、關心哪些事物及面臨哪些問題,然後在報告中提供相關訊息,進一步提升觀眾們的興趣。
●簡報結束後,通常會進行問答互動。為了避免被問倒得窘態發生,最好能在事前就模擬好幾個可能遇到的問題,並擬定好對策,避免自己在現場驚慌失措。假如真的遇到無法答覆的狀況,可以選擇記下問題,並承諾回去研究後,再給予適切的答案,避免提問者發出不滿之聲。而在報告結束後,要全面檢討自己的表現,為下一次上台做更好的準備。
●不必害怕收到一些不好的回應,相對的要以正面的態度去聆聽這些負面的聲音,並一一檢視自己是否真的犯了這些失誤,要將這些指正當作是為下一場更完美簡報的重要參考。若能做到這些要求,提報的技巧相信會不斷地進步!


沒有留言: